大山身后绛红满天,想来日已西垂,有如座铁幕凝立在烧尽的火海。风掠过山岗,吹起一桥流水,泠然如漱。
顾旸与苏见黎畅谈一番,看看却到落暮。
顾旸道:“时候不早了,顾某须回冠县去。”
苏见黎哼了一声,道:“顾大哥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哇。”
顾旸一愣,道:“这怎么说?”
苏见黎道:“顾大哥为何而来?”
顾旸刚要说“为苏小姐而来”,话到嘴边,心中一骤,忙收了回去,道:“为我那白马而来。”
苏见黎淡淡一笑,道:“却是为了甚么而去?”
顾旸刚要回言,苏见黎便接着道:“有了那白马,那漂亮师妹便不用跟那吉大哥同乘一匹马了。”
顾旸慌忙道:“并非……”
苏见黎笑道:“我还知道,有了那白马,你就可以一日而回,去做那戏班子的副头领了。”说罢,把两根手指放在嘴边,轻轻呼哨一声,山后的夕阳里,竟嘚嘚嘚走过那匹白马来。那把剑和那顶草笠,也挂在马颈上。
“并非苏小姐所想那样。”顾旸急道。
“请!”苏见黎把手一招。
顾旸见了自己的马儿,却丝毫不感开心,侧头望苏见黎时,她却转身下了桥,径自往山洞去了。
顾旸便也下了桥,抚了一抚马颈,便跟着苏见黎进了山洞。只见山洞里的众叫化都已散去,只剩下舵主农竹、仲义、武安承三人,坐在高台上低声说着些什么。
三人望见顾旸和苏见黎进了洞,便起身行礼道:“苏小姐。”
武安承招手道:“来,来,徒弟过来。”一面笑问苏见黎道:“苏小姐,那盘缠可与了小徒么?”
苏见黎冷着脸,从袖中摸出一串铜钱,往顾旸肚子上咣啷一砸,顾旸慌忙接住。苏见黎也不说话。
三位丐帮领对视了几眼,有些面面相觑。
武安承道:“不知小徒如何冒犯了苏小姐?”
苏见黎瞧都不瞧他,更不理他。
农竹便提着绿玉杖,走上前去,拍拍顾旸肩头,笑对苏见黎道:“苏小姐,农某有几句话,要对顾兄弟说。”
苏见黎小声道:“你说便是。”
农竹笑道:“顾兄弟,请跟我到里间相叙。”说罢,便往左边那个石门走去。
顾旸看向武安承,武安承使个眼色。顾旸便慢慢跟着农竹走去,回眼看向苏见黎,她正瞧着他。四目对视,苏见黎便把脸转向一边。
顾旸随着农竹进了门,农竹便把门轻轻掩上,顿时满眼黑暗。接着只听“呼”的一声,一小团烛光颤颤亮起,可也只照亮了微微一角黑暗。屋里有一张小石桌,石桌左右有两个石凳。
“顾兄弟的身世和事迹,武长老已向我和仲长老说知了。”农竹笑道,“真可谓是少年有为。”
顾旸慌忙道:“顾旸不敢。”
农竹摇摇手,接着请顾旸坐在桌旁,微笑问道:“如今天下形势,顾兄弟可知么?”
顾旸道:“晚辈也只是略知一二。”
农竹道:“今我中国外有洋人铁蹄入寇,内有旧党扼杀变法,偌大华夏,昏昏然无见天日之时……顾兄弟初入江湖,不知你对此有何想法?”
顾旸沉吟片刻,道:“莫不是再行变法?”
农竹摇摇头,道:“差矣。若是能变得通,皇上也不至于被幽禁在瀛台,谭公等六君子也不至于抛头颅洒热血了。”
顾旸道:“农舵主可有见地?”
农竹道:“阻挠变法的,却是何人?”
顾旸道:“慈禧太后为,朝中诸多旧党大臣为其羽翼。”
农竹道:“这就是了。”
顾旸道:“舵主所言,莫非是刺杀太后,重扶光绪皇帝登基变法?”
农竹摇手大笑,道:“差矣,差矣!”
顾旸茫然道:“那却如何?”
农竹背手站起身来,缓缓踱到那蜡烛前,微微弯身,望着那缕幽约的光,道:“顾兄弟也说了,太后只是元凶,还有诸多大臣。且不说刺杀太后难如登天,便是杀了一个太后,岂杀得尽朝中这诸多旧党大臣?便是杀尽朝中旧党,又岂杀得尽普天下的愚昧之人?况且个中诸人,虽是阻挠变法有罪,也多是思想顽固,并非个个都罪不容诛。”
顾旸道:“那么……便是去说服太后、旧党众人,劝他们再行变法?”
农竹大笑道:“顾兄弟还是差了。你终是年轻,不知朝廷这些人的狠辣。朝廷把我们老百姓视若仇雠,早能说服,当时皇帝以一国之尊,便已说服得他们了,如何却被那太后关将起来?”
顾旸听了,沉下头去,想了片刻,也没想到些什么。抬眼看时,见那烛光迷离,飘摇不停。此处却没有外来的风,那烛光却似乎不知何时便要熄灭似的,但仍是强自亮着。烛光旁边,农竹的双眼在黑暗中精射如电,却似比那烛光还明几分。
农竹笑道:“顾兄弟可往变法这个‘变’字上去想。”
顾旸想了良久,忽然大惊起身道:“舵主之意,莫非是……”
农竹凑到桌旁,一字一顿地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顾旸听得,整个身子为之一震,就如那烛光突然浇到自己身上似的,烫起一层鸡皮疙瘩。
农竹低声道:“不瞒顾兄弟,我也是满族人。”
顾旸听得,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