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吉耐心地听着,韩世忠和岳飞汇报的关于西京守城主帅李仁仲的信息,他知道这些都是从俘虏来的夏军兵将的口中拷问出的。真实性应该很高。
作为穿越者的赵吉,当然知道西夏历史上,有一位正直的大清官濮王李仁仲。
史载“李仁仲,性谨严,持法峻,人不敢为私。大德元年即公元1135年,以晋王察哥暴虐,上疏弹劾,崇宗嘉其风,由左枢密进中书令。”
“李仁仲,持法无私,以弟舒王仁礼监军韦州,私受吏民贿,遗书责之,勉以官箴,仁礼辄还所受。生活清廉,与家人日食粗米。”
“仁宗时,权臣国丈任得敬潜令任太后干预朝政,太后亦惮其(李仁仲)严不敢与闻。人庆五年即公元1148年十一月卒,追赠吴王,谥恭显。”
…………
“卧槽!朕居然遇到了李仁仲来守夏国的西京城!”赵吉在心中惊叹一声。
他回想起自己没有穿越前,读史书时看到的关于李仁仲的一系列记;
他知道越是像李仁仲这种清正廉洁的好官,领兵守城,就越能得到兵将和老百姓们的爱戴。
李仁仲这种人守城,据说会众志成城,都是很厉害的。
不过,赵吉倒想看看,若在朕的宋军使用上碾压这个时代的先进的火药武器,能否轰炸开李仁仲所守的西京城呢?
最后,赵吉为了攻城时万无一失,他还是悠悠地说道
“朕曾读《孙子兵法》,其中所写‘围城必阙’,朕深以为然。”
在场的西北军将领们,纷纷点头赞同赵官家的观点。
赵吉继续说道“等到我军的火器弹药这些后勤补给运到后,我军兵分三路,用火炮轰开西平府城西城门、南城门、东城门,而我军故意不进攻西平府的北城门。”
“这便是符合孙武所提倡的‘围城必阙’的战法。”
“朕为的就是,要给敌军能看得见的一条可逃生的出路!”
“如此一来,朕料定守城的夏军,必然丧失死战到底的决心,这无形之中会减少我军的伤亡。”
“官家圣明!”
“官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场的很多将领都拍马屁地赞扬赵官家懂军事、英明神武……
赵吉继续道“朕放敌从西平府城的北城门而逃,并非是真的要放他们北返回夏国腹地。那样的话,朕岂不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了吗?”
“官家所言极是啊!”在场的很多将领,在听到赵官家想用运《孙子兵法》中“围城必阙”的战术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想到
‘可派大军兵埋伏在半路,劫杀从平西府城中逃出来的西夏败军。’
可是,他们看到赵官家谈到军事战术上,非常兴奋的样子,哪个开眼的将军还愿意打扰官家的雅兴呢?
故此这几路西北军的老将们,皆知而不言,故意让赵官家自己说出接下来的战术。
可是,岳飞却是一位心性耿直的忠臣良将,他出列,启奏道
“臣飞认为,我军可在距离西平府北城五里地之外的大路上,设伏静待溃敌,一举而歼之。”
赵吉点了点头,道“鹏举之计,正合朕意。”
急于立功的刘光世一看,岳飞抢先说出了他想说并没有敢说的话。
他立即担心赵官家把设伏歼敌的任务,派给韩世忠和岳飞二人。
刘光世急忙出列,跪请道“微臣光世,启奏官家。”
赵吉一看是未来的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他又看了一眼他的老子刘延庆,心中暗道
‘刘氏父子在西北为将戍边,没有功劳也还有苦劳呢!何况历史上的刘延庆属实对大宋立下过不少战功,朕不给刘光世面子,也要给他老子刘延庆的面子啊!’
赵吉笑呵呵地看向刘光世,道“朕准奏。”
刘光世欣喜道“微臣光世,谢主降恩。”
刘延庆却皱起眉头,担心起他的爱子刘光世能否担得起这个重任。
在西北领兵戍边多年的刘延庆深知西夏军的战斗力都是很强的,而留守在夏国龙兴之地的西京西平府的夏军,那战斗力应该更强。
刘延庆在心中暗道“别看赵官家制定的‘围城必阙’之计,极妙!
然则,具体执行起来会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