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慧觉从金山寺外的江边醒来,第一眼就看到了金山寺,还以为和金山寺有缘。
来到金山寺外,却看到许多饥民拖家带口跪在寺外,祈求金山寺的救济,而冷漠的僧人却视若无睹。
慧觉打听之下,才知道这些人都是金山寺的佃户。
因干旱,佃户颗粒无收,生活没了着落,才过来求大主救济。
法海将金山寺分为外寺和内寺,也将香客划分等级。
普通香客只能进入外寺,只有捐的香油钱过十两银子才能进入内寺。
捐献一百两银子以上则为贵宾,可以被金山寺的高僧接见。
金山寺的高僧虽然会替这些善男信女解决麻烦,收费却是极贵。
金山寺有良田万顷,金山寺四周的良田都是金山寺的,租给附近的百姓耕种。
逢灾年,佃户交完租后剩下的粮食不够吃了,金山寺宁愿让粮食烂在仓库,也不愿拿出来救济灾民。
慧觉试图说服法海等僧人,让他们救救饥饿的佃户,法海等人以不能不劳而获,是老要惩罚他们,不能逆而为,以免坏了规律为由拒绝了。
经此一事,慧觉知道金山寺不适合他,断了入寺的念头,却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寺外,和那些僧人讲佛法,讲普渡众生。
金山寺的僧人只当慧觉是傻子,慧觉却还是决定凭三寸不烂之舌渡化众僧。
任凭慧觉舌灿莲花,那些僧人只当他是在放屁。
慧觉没有放弃,坚持了三年,直到一个月前,法达找到了慧觉,道:
“慧觉,你说了三年慈悲为怀、济世为本,普渡众生,却也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
老衲今问你一句,如果老衲师兄法海住持需要帮助,你会伸出援手吗?”
慧觉说道:
“金山寺的僧人众多,长老可以让他们去。
我并不是金山寺的,不适合做这件事。”
法达说道:
“他们如果过去,恐怕就回不来了。
信是师兄法海住持让小师傅送的,也是住持的一片仁心,不忍见金山寺僧众被杀。
老衲奉住持之命,让小师傅帮忙,也是念在上有好生之德。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小师傅不会拒绝吧?”
慧觉沉吟道:
“此行因果甚大,因果循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一切皆因长老一念而起。
如果长老一定要如此选择,贫僧救得了一时,却也改变不了结局。
种下的因,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法达是法海的师弟,也是金山寺的长老。
法达说道:
“救得了一时是一时,他们多活一也是小师傅的功德。
此事牵扯甚大,不是老衲和法海师兄不想退,而是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