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最后一次朝会,朱雄英跟着参加了。
朱元璋看着朝堂重臣,开口道:“前一年咱大明发生了太多事了,西南行省扩大了不少,北方行省也扩大了不少,诸位,这俩地方还没彻底的收复,来年科举之后,这些地方就要独立出来,诸位意下如何?”
朱元璋的话语落下,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似乎都在权衡着这突如其来的消息。
朱雄英站在一旁,心中暗自思忖,他明白父亲朱标的处境,也清楚这背后隐藏的权力斗争。他深知,这朝堂上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敌人,也可能是未来的盟友。
朱元璋见无人回应,便继续说道:“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了。来年科举之后,西南、北方将正式独立成四个行省,以老带新,诸位有推荐的人选,可以先弄好名单,到时候太子审批。”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让在场的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第二件事,今年过年之后,明年将用新制度。”朱元璋轻咳了一声。
在场重臣皆是疑惑不已,这新制度的事也没听说过,一点风声都没透露出来。
“敢问陛下,是什么制度?”有人开口问道。
“如今,诸位的俸禄是一半大明宝钞,一半银子……”
话刚说出口,不少人已经感觉到一丝不妙,果不其然,朱元璋继续说道:“来年,诸位的俸禄都改为大明宝钞,俸禄加五成,粮不再纳入俸禄之中,诸位可有意见?”
在场众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不过也没人敢出声,能活到洪武十九年的朝臣,皆是聪明之人,十分了解朱元璋,这时候出声,那就是要被惦记上了,日后清算的时候,定是排在前列。
朱雄英闻言,叹了口气,这大明的官员实在是不好做,可是自己如今也不能出言反驳,只能等着那凤阳宝钞的地位立起来之后,再看看能不能取代大明宝钞了。
“既然诸位都没意见,那过完正月十五,就开始用这套新制度了。”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在此之前,各位大臣需仔细研读新制度的条文,确保执行时不会出现差错。”
“是,陛下。”朝臣们苦笑着点了点头。
“对了,还有件事要说。”朱元璋环视了一圈,接着说道:“今年过年时候的年节礼,全部取消。”
礼部侍郎宋礼站了出来:“陛下,这不合礼数,从古至今,也从没有这种事发生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但是咱听说过一句话,咱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所以,就这么定了。”
朱雄英一脸诧异的看向朱元璋,这话好像是自己在坤宁宫没事的时候和朱允熥说的,这就被朱元璋给用上了?!
朱雄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不安,他意识到自己与朱允熥的私语可能已经引起了祖父的注意,那日后讨论一些事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自己和允熥都是身藏秘密,要是被发现了,会不会被当成邪祟给除了。
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元璋的表情,试图从中寻找到一些线索。然而,朱元璋的面容依旧如常,深邃的眼神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
朱雄英叹了口气,收敛了心思,看向了同样无奈的朝臣,低头苦笑一声,要是让这群人知道凤阳最底层的官员的待遇都比这些国之重臣还要好,不知道这些人会不会疯。
在场的朝臣们也无奈的叹了口气,这能怎么办,只能忍着,要不就可能是掉头的大罪。
朱元璋见无人反对,满意的点了点头,嘴角带笑:“行了,还有五日就过年了,咱就祝诸位能过个好年吧,还有其他事吗?”
“父皇,儿臣有事要说。”朱标站了出来,目光如炬,扫视着文武百官:“近日,我朝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有人在暗中搞鬼,企图破坏朝廷的稳定。我已命人彻查此事,绝不会姑息养奸。”
他的话语让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大臣们纷纷低头,不敢直视朱标的目光。
朱元璋装作诧异,一拍桌子:“还有此事?!查出来全砍了,咱大明从乱世立朝,妄想破坏我大明稳定的,一律处死。”
朱标的话语落下,朝堂上一片死寂,大臣们的心中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知道,朱元璋和朱标的铁血手段,意味着这场斗争将不会有丝毫的妥协。
朱元璋的表态更是让所有人明白,对于任何试图破坏朝廷稳定的行为,都将遭到无情的打击。
朱标继续说道:“我已掌握了一些线索,有人在暗中与太子妃吕氏勾结,企图颠覆我大明江山。”
“即日起,吕氏不再是太子妃,年后发放岭南。”
这一下,整个朝堂都开始议论纷纷,还是宋礼站了出来:“殿下,虽说您太子之位和皇太孙之位已经板上钉钉,但是太子妃之位,也不能如此轻易决定,日后后宫也要有主事之人啊。”
朱元璋调笑道:“宋礼,你跟了咱多少年了?莫非你就是那吕氏勾结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宋礼连忙跪倒在地:“陛下明察,臣一切都是为了皇室安稳考虑,绝不敢藏私心啊。”
朱元璋手指点了点桌子:“咱知道你没那二心,不过是调笑罢了,起来吧,玩笑都开不起,没意思。”
宋礼擦了擦冷汗这才站起身来,决定站在后面不再说话。
朱元璋接着道:“咱给标儿物色好了太子妃了,来年便娶了吧。”
解缙站了出来:“敢问陛下,新太子妃是何许人也?”
“之前那白莲教教主,唐赛儿。”朱元璋话音刚落,朝臣们面色又是阴晴不定。
这唐赛儿,和在场朝臣都没有瓜葛,这意味着若是日后朱标登基,唐赛儿便成了皇后,那朱标便不受朝臣控制,甚至会比朱元璋更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