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在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某天夜半忽然醒来
站在寂寞的阳台
只想从这无边的寂寞中逃出来!”
【打工人听到泪目!】
一条红色、醒目的弹幕悬浮公屏中间,一时间让听歌的人全都黯然了。
陈墨这次搬运的《你曾是少年》,正是来自另一个时空八零后认为的“亚洲女子第一天团”的歌曲。
原曲本来是为了一部电影的主题曲,被很多人奉为是“毕业季”类似的歌曲。
但,
可能是陈墨的阅读水平有限。
他从不觉得这是一写给学生离别的歌;
更像是一写给背井离乡、打工人的歌。
这种美丽的“误读”,
或者,
说是过度解读,
有时候也挺歪打正着。
例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学的时候,陈墨一直被误导是赞誉老师的词。
后来有网络了才知道,这诗的全文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这Tmd写的是爱情啊!
如果非要放到老师身上,岂不是成了岛国人民最喜欢拍的“师生恋”题材?
当然,
如果不去深究,
用来解读老师的奉献精神也挺管用。
《你曾是少年》亦是如此。
没有另一个时空的电影背景,单独歌词表面的意思,让很多背井离乡的打工人感同身受!
广州、东莞深圳、珠海…珠三角地区、又或者长三角地区的打工人,
9o%都是来湖北、四川、广西、宁夏、河南、山东、贵州、云南的小镇乡村!
他们大多数人都是想昨晚的红姐一样,
或者高中毕业,
又或者初中都没毕业,
已经从乡村来到这些大城市打工。
他们从小乡村到大城市,一开始谁不是能赚钱、改变命运、做“了不起的人”?
然而,
岁月会让人麻木,
重复动作的流水线、周而复始的上班下班,
最终现,
从乡村到大城市,
所谓的“大城市”,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座钢筋水泥的乡村;
他们来到了大城市并没有成为自己想成为——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