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轩没想到李诗诗会把话说的如此直接,他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个夜晚,在御花园内听到的话,他知道李诗诗与那个男人的关系紧张,而且李诗诗身后将军府的兵力与势力就是那个男人也要有所顾及的,不得不说他被李诗诗提出的条件诱惑了,当他抬起头看着李诗诗慵懒的斜靠在贵妃榻上正看着他时,见李诗诗那双眼睛里满满都是他的身影时,他在那一刻心灵深处颤抖着,情不自禁的起身。
走到李诗诗跟前,单膝跪地。
“谢母后,若是有朝一日儿臣坐到那位置,自当善待将军府,如它有过错只要不牵动南赫朝根基,也必将对将军府法外施恩,如有违背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李诗诗看着那张清秀的小脸满满的认真,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这孩子何必如此较真,发这么毒的誓言。”说着起身将他扶起。
两人碰触之间从彼此之间传来一股电流,李诗诗已经见怪不怪了,李赫轩却是眉头紧锁,配着包子脸让人看着都忍不住捏捏,李诗诗也的确没忍住伸手捏了捏他的那张清秀得包子脸。
随后若无其事的将手挪开,那手感不错的小脸,对着李赫轩开口道,“一会儿母后就让灵巧告知爹爹,明天你就会是我李氏的人,也是将军府的外孙,更是未来的继承皇位之人。”
灵巧在一旁将这一幕全看在眼里,她不明白主子为何对大皇子如此看
中,不过看到她自从被人下了绝子药后,头一次表现出这么顽皮,她也露出欣慰的表情。
当晚凤仪宫的西侧殿被人收拾出来,李赫轩直接入住到凤仪宫。
第二日,快到午时时,皇上身边的近身太监前来凤仪宫宣旨,李赫轩果然被记到李诗诗名下,由她亲自抚养,李赫轩也转身一变成为了南赫朝身份最为尊贵的皇子。
李老将军散朝后也来到了凤仪宫,他也见到了新鲜出炉的外孙李赫轩。
当他昨日得知李诗诗传来的消息后,也是表示很认同的,毕竟小女儿一人在宫中无儿无女甚是难熬啊,如果有个孩子陪在她身边也很好,而这李赫轩也没了生母,他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李赫轩见到李老家军,起身行了跪拜礼,脆声道,“孙儿给外祖父请安。”
李老将军也并没有躲,直接受了他的跪拜礼,他捋了捋胡子,低头看着李赫轩好半天,才开口,“你这一跪我受了,从今以后你就是老夫的外孙了,你的母后是南赫朝的国母,你将是整个南赫朝最为尊贵的皇子,将军府从今以后也是你背后的势力,”说着他走到李赫轩身边将他扶起。“所以你的身份贵不可言,除了当今天子与你母后,所有人见了你都需要行礼,当然也包括老夫在内。”
李诗诗坐在主位上,看着这一老一少交流着,李老将军已经请旨安排了朝堂内学识渊博的太傅做了
李赫轩的老师,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李赫轩每月定时去李家郊区军营内锻炼。
李赫轩听到心里一阵火热,男儿对军营总是向往的。
之后李老将军当着李赫轩的面与李诗诗讨论他这些时日发现的情况,皇上的确行动了,而背叛将军府的人都在关键位置上,这皇上看来是早就埋伏已久,如果不是李诗诗提前告知,将军府这一次如果栽了跟头,就算不是死罪也在劫难逃,兵力也肯定会因此被收回,毕竟这南赫朝大半的兵力都掌握在将军府,这也是皇上向将军府动手的缘由。
而且梦妃的父亲最近上跳下串闹得欢实,处处找将军府的麻烦,不过每次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爹爹,此事虽是皇上动的手,表面也看似得利人是梦妃的父亲,其实不然,背后还有人等着坐收渔翁之利,我被人下药也不是梦妃所为,我们应该将视线从他们身上挪开。”李诗诗自从见过四妃,慢慢了解之后她就心里有了数,这幕后之人不是晴妃就是安妃,晴妃身份不明,目前不好推测,而安妃有二皇子,她也是嫌疑最大的人,后宫的女人为了争夺男人可以费劲手段,可为了儿子更是疯狂。
李诗诗将她的推断告知了李老将军,李老将军听后沉默了半晌,他回想到前几年皇上带晴妃入宫时情景。
“记得当年皇上带晴妃入宫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她身上风
尘之气较重,能进宫已是万幸,可是皇上却是要给她四妃之位,不少文臣阻止,认为她不配,就这样朝堂内总是为此针锋相对,就在这个时候边境敌国突然来犯,南赫朝损失惨重,皇上派了当时职位不高,梦妃的父亲前往,这场仗打了不到一个月南赫朝得胜,梦妃的父亲回朝后就请旨封册封晴妃四妃之位,从那以后梦妃的父亲就成了皇上眼前的红人。”
“嗯?爹爹说梦妃的父亲回朝第一件事就是请旨册封晴妃?”李诗诗问道,她可不认为梦妃的父亲平白无故的如此之作,更不会认为皇上会如此蠢,让梦妃的父亲如此行事,毕竟梦妃当时也在宫中。
“嗯,因为他得胜归来不要任何封赏,我们这些做臣子也以为是皇上授意的,也就不了了之了,”李老将军听出她话的意思,“如今看来也许这里面大有文章。”
“爹爹梦妃父亲那边也要派人盯着,我总觉着这里面有问题。”李诗诗蹩了蹩眉有些不解。
李老将军点点头,“嗯,我已经让你兄长派人时刻盯着呢。”
将李老将军送出了凤仪宫,李赫轩与李诗诗一起走进了内殿。
李诗诗坐在软榻上,对着李赫轩招手让他走近些,轻笑,“本来还打算让你多陪我几日,可是你的年龄早已过了学识的阶段,所以你不得不比别人更加努力些,你放心刚刚我己经与爹爹商量过,到了军营会让兄
长亲自带你的。”
李赫轩闻言,连忙恭敬道,“多谢母后,儿臣自当不辜负母后的这般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