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王守仁这些年跟秦天的关系。
那是时好时坏。
秦天这货,真就应了那句话,要你的时候,你就是他的天,但是你要是挡着他了,他就能上门跟你掰扯掰扯。
当然了,这只是从本质上说说而已。
实际上,操作起来,要婉转得多。
一个人,再怎么厉害,也很难把控得住对于整个行业的展走向的。
像是王守仁,主张的就是把力量分散出去,通过利益,引诱一些人去干出新的东西。
例如什么车锁啊,什么车衣,什么钢材之类的。
到了后来,他就不自己生产了,把这些需求丢出去。
你要是有能力,把东西生产出来,并且是合格的,那我就要。
就这么简单。王守仁此举,无疑是刺激了整个产业的展,特别是进入9o年代之后,从王守仁这里出去的不少硕士,博士,有些合作开设了一厂子,也有些成立了实验室,甚至还有些人,直接就搞起了倒卖的生意。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走到了这一步,两人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国家要展,那就不能一家独大,一个人的创造性再怎么离谱,也不可能一直创造下去。
人到了一定的年岁,就会染上一种病,叫做“知识的诅咒”,人会根据自己的过往,自己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圈里,很难再跳的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王守仁打算把自己的集团尽可能地分出去的原因。
至于那些个争权夺利的事情,他真不怎么在意,他站着的地方,已经对这些东西无所谓了。即便是最后争权夺利,有人把他从神坛上拉下来,那他也只会说上一句“了不起”。
既然有了竞争,那也就有了选择。
而两人的矛盾,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展开的。
王守仁有不少的东西,是从国外采购的。
有人说,王守仁初期很多产业都是自己产的,怎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要去采购国外的东西了?这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但王守仁会告诉他,基础跟不上,那是真的跟不上。
到了9o年代后期,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咋地的苗头。
这就导致了,他的一部分投资打了水漂。
按照秦天的说法,科研这种东西嘛,总是有好有坏,你不能说亏了本了,就不继续下去了。按照秦天的意思,那就是要保持大量的国产化。
而事实上,双方的差距在9o年oo年之后慢慢地在被拉开。
在察觉到这种变化的一瞬间,王守仁二话不说,就开始引进国外的零件了。
对于“大运”而言,这个集团,是世界性的,外面的厂子是不会拒绝的,而且,价格也没那么离谱。毕竟,“大运”在国外,也有属于自己的渠道。在他们看来,“大运”,算是他们半个自己人。
这一行为,直接就把秦天给气坏了。
他找到王守仁,告诉他,你得多给国内一些厂子一些机会,不能说他们做不出来,一下子就被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