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到达皇帝寝宫时,皇后也在。
皇帝与皇后见太后驾临立刻行礼问安。
随后,太后找了个位置坐下,便对二人说道:“正好,皇帝与皇后都在,那哀家就直说了。”
“母后有何事尽管吩咐,”皇帝和言说道。
“皇帝,哀家知道你素来不喜欢老三,可他到底是你儿子,今年已经二十有六,眼看他诸位兄弟都已成亲生子,而他却是孑然一身,所以哀家给他寻了门亲事,特意来知会你一声。”
“母后说的哪里的话,朕怎会厚此薄彼,不知母后给他找了哪家的姑娘?”
太后没理会皇帝表面的虚伪,只是回答道:“是顾家的长女柳未曦,也是平南侯的外孙女,噢,对了,前一段时间,太子的病也是她治好的。”说完太后看向皇后。
而皇后面有难色的看着皇帝,皇帝也是一副同样的表情。
太后见此情形,问道:“皇帝与皇后可是有难处,不同意这门婚事?”
皇帝急忙解释,“并非儿臣为难,而是皇后今日来也是为太子求娶柳姑娘,这一时朕也不知该让柳姑娘嫁谁。”
太后盯着皇后,和缓但又威严的说道:“太子不是已有太子妃了吗?并且东宫已有两位侧妃,皇后莫不是让柳姑娘到东宫做侍妾,皇后莫忘了,她虽然是顾家的血脉,可到底也是平南侯的外孙女。”
皇后见太后生气,立刻跪下,悲悲戚戚的哭诉道:“母后,您知道的,太子一向身体孱弱,可自从遇见柳姑娘,他身体大有好转,现在都可以帮着陛下处理政务,可见柳姑娘就是太子的福星,臣妾又让钦天监算了二人的生辰八字,大吉,故而臣妾才斗胆求陛下让柳未曦以侧妃入东宫。”
太后在后宫生活了大半辈子,后宫女人的手段她再清楚不过了,以为她跟皇帝一样,只要哭哭啼啼的就心软,哼,她可不吃这套。
“行了,别哭了,哭的这般伤心,还以为皇后给哀家哭丧呢!”太后厌烦的斥责道。
皇后听到太后斥责,立刻止住眼泪,只是低声的啜泣,试图让皇帝站到她这边。
只是皇帝此刻也正在为难,一边是皇后,一边是母后,他心里也苦,见皇后还在那里哭哭啼啼,便心烦的呵斥道:“别哭了,一个皇后,遇事便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
皇后见皇帝真的生气了,只能立刻停止啜泣。
而太后冷眼看着二人,不置一词。
“母后,如今这种情况,可否让柳姑娘自己决定嫁给谁,您看行吗?”皇帝小心观察着太后的脸色。
太后听皇帝如此说,眼神凌厉的看着他,强压着怒气,“哼,皇帝也太偏心皇后了,太子已有正妃和侧妃,而晋王府上连个主事的女人都没有,皇帝别忘了,他这些年替你镇守雁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皇帝却连赐婚都不愿意,亏得他还称你一声父皇,此事到底如何,你看着办,以后哀家的寿康宫,皇帝与皇后还是别来请安了,老婆子我担不起。”
太后说完,拂袖而去,留下皇帝与皇后面面相觑。
皇帝知道,此事如果不让母后满意,那他今后定然进不了寿康宫,这样必然会招来朝臣非议。
“陛下,您到底答不答应让柳未曦进东宫?”太后一走,皇后就缠着皇帝问结果。
皇帝揉着太阳穴,头痛的说道:“此事让朕好好想一想。”
皇后见皇帝心不在焉,只得告退。
皇帝其实谁也不愿意赐婚,因为一旦她嫁给晋王,势必会得到顾家和平南侯府的支持,到时候必然会是他的心头大患,若进入东宫,周家势力也会大增,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可他又想不出好的办法让母后和皇后都满意,一时间便很心烦,突然,他想到了吴王,或许他有办法,便立刻让人宣了吴王进宫。
吴王得到口谕,不敢耽搁,立刻就进宫了。
皇帝一见吴王,心情大好,停下正在批阅的奏章,将吴王招到跟前。
“父皇着急宣儿臣,可有要事?”吴王恭肃的问道。
“父皇这里确实遇见了一件难事,你还记得之前给太子治病的那个女大夫吗?”
“儿臣记得,听闻此女医术得到忘尘先生的真传。”
皇帝欣然笑道:“看来你还知道不少,眼下你母后想让她进东宫服侍太子,而你皇祖母想让她嫁给晋王为妻,二人都求到朕跟前,一时间倒不知该如何办了。”
吴王素来深知皇帝心思,他知道柳未曦身后代表的是顾家和平南侯府,一旦她嫁给太子或晋王,那么朝堂的格局就会被打破,作为皇帝他不喜欢周家势大,作为父亲他不喜欢晋王如愿,所以皇帝必然不会将柳未曦嫁给任何一个人。
吴王思索片刻后,向皇帝进言,“父皇,儿臣有一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出来,让朕听听。”
“父皇何不将三哥调离京城,三哥回来也有数月,父皇爱惜他,并未给他指派任何差事,如今是时候该让三哥为父皇尽忠了。至于母后那边,太子已有正妃和两位侧妃,柳姑娘嫁过去只能做侍妾,以平南侯的为人,未必会愿意孙女做给太子做侍妾。”
皇帝听完吴王的一通分析,豁然开朗,大笑着称赞吴王,“还是我儿有办法。”
可皇帝转念一想,又忧愁道:“可朕该用什么样的理由支开晋王?”
吴王笑道:“这个简单,前几日松南道不是刚生过地震吗?如今正是灾后用人之际,您可将三哥派往那里治灾,一来可以彰显父皇仁德,二来又可暂时将三哥调离京城,想来皇祖母也不会再说什么。”
皇帝沉思片刻,觉得吴王说的有道理,对其更是欣赏有加,最后还留了吴王吃午膳,这对于皇子来说是莫大的荣幸,毕竟还没有哪个成年皇子有过这种待遇。
皇后知道此事后,在宫里了好大的脾气。
吴王走后,皇帝传来拟旨的内侍,圣旨拟好后,就立刻送到了晋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