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视小说>咸鱼翻了个身 > 第160章 县志(第1页)

第160章 县志(第1页)

宋赟临朝,白鹤飞也从宋府搬到了金吾卫的住所,宗政越临走之际将王室的暗卫交给了宋赟,身边只带了‘风、火、雷、电’及陈总管。

福贵急匆匆的到内阁,凑近宋赟耳边耳语两句。

宋赟近些日子都在内阁,朝政大事他并不熟练,即便有多活一世的经历,做起来也有些畏畏尾。他将罗成儒重新请回朝了,顶替了荣阁老的位置,现在荣阁老全心修书,也不再过问政事。

“各位阁老先自行商议,等本殿回来再给个满意的结果。”宋赟放下奏折,径直往外面走去。

福贵火急火燎的赶来,是因白鹤飞将那两个草原人请到了宫里,让福贵来请宋赟有要事相谈。

两个草原人应该是乌断和谷十三,这两人不是在查宣武帝的宝藏吗?难道有线索了?

宋赟还是有一丝期待的,最近被国事烦得寝食难安,连睡觉都梦见福贵抱着奏折过来,最后被堆积如山的奏折给淹死了。

乌断将一本书递给宋赟,书是古书,表面看起来已经斑驳不堪,也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拉中找出来的。宋赟接过翻开,里面的字迹应该是复原过,有很明显的新描过的痕迹。

“这是我在书楼里翻找到的,是一本话本子,是关于李氏王后的小故事,里面有一句说李氏王后是雌雄共体,武帝极其爱之,便命人修了一座牌坊,此牌坊成立之夜有金光闪烁,据传有神佛降临。”

宋赟真是想翻白眼,这种话本子一看便是杜撰的,即便所写内容为真的,那也是宣武帝给李王后造的势。

谁会有武帝大胆,立一男子为后?若不多加造势,民间的谴责声都够武帝喝一壶,那时候江山又没多稳当,稍不注意便会一朝倾覆。

“你想说武帝将宝藏埋在了给李王后立的牌坊之下?”

乌断点头,他觉得自己还是很了解中原人,“大修牌坊,才有机会修宝藏室,能藏几百年的宝藏定修得十分稳当。”

“那就派人去查看一番。”宋赟合上古书,将其丢给乌断,“本殿还有要事要办,先告辞了。”

乌断皱了皱眉,感觉宋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难道他的猜测有误?

白鹤飞拍了拍乌断的肩膀,“年轻人,你还是再去找找线索,武帝宝藏应该不在李王后的牌坊底下。”

谷十三闷闷的开口道:“我也觉得没在那里,我问过坊间的人,李氏王后的牌坊都修过几轮了,要有宝藏早就挖出来了。”

乌断一拳捶在谷十三的胸口,气闷道:“你不早说。”

宋赟和福贵从中极殿出来往建极殿走去的时候,站在宫墙围绕的广场中朝身后的乾极殿看去,那是人人都向往登上去的‘天子堂’,有九十九层阶梯。民间有人笑话这阶梯也是考验朝臣的,若是身体不健,每日上朝都是难事,那可不得早早的辞官归乡啊。

‘五门三殿’,从太和门进来,穿过空旷的广场宫殿的位置便越加的往上,但也不是特别的拔高,并不显得突兀。

宋赟转身朝紫宸殿走去,福贵莫名的跟上,“殿下,怎么了?”

“陛下给我的一箱子北周史书给本殿抬来。”

“好的。”福贵招来两名金吾卫,让身后的小太监跟着宋赟,他到库房清点书籍。那一箱子书是陛下送的,没有人敢动,都完完整整的放置在库房内。

宋赟坐在紫宸殿中刚喝了口茶,福贵便带着人将书给抬了过来。

打开书箱,上面放置的是德宗时期的历史,尽数是写德宗征战天下的丰功伟绩,他看过两本。“将武帝时期的史书翻出来。”

福贵招来几个小太监将每个帝王时期的史书都给分类摆好,这些书都很新,应该都是由专人临摹的。宋赟细细的翻看武帝时期的史书,大齐末年,国库无银,四处都在闹饥荒,武帝是马上天子,但也是懂民生的,早些年也吃不饱穿不暖,深知平民的艰辛,因此不会浪费国力民力大修工程。

宋赟翻看得极快,直到看到武帝一把火烧了大齐皇宫,大火燃了三天三夜,整个大齐王朝毁于一旦。他将帝都定在镐京,大齐的皇宫原本在洛阳。

武帝重新修建的皇宫,无数能工巧匠被征用,各地都有进献木材。

“让黄虢去祁连山脚下的最近的几个县城,将武帝时期的县志都带回来。”宋赟合上书籍,吩咐道。

福贵匆匆去传口谕,这黄虢是武状元,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已经升为正五品铁骑营副尉了。

······

一月之后,黄虢抬了一箱子书回来,里面装的都与祁连山挨着边的县上县志。

祁连山从嘉峪关起源,祁连山其实是从大齐时期的匈奴传来的,‘祁连’在匈奴语中是天的意思,其实也称为天山,或者天之山。天山上有一个门派——天山派,早些年是匈奴人来学习中原武功成立的门派,后来逐渐汉化,现在天山派中人都称为汉人,北周朝廷还对其嘉奖过。

天山多有动荡,匈奴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唱的便是河西走廊南部的山地,南面水草丰美,是匈奴必争之地。

匈奴在三百多年前被当时的文帝打散,也是呼延四部和冒顿一族的前身,两者几百年前也是一家。

黄虢带人骑快马上路,几乎与仁宗的军队同时到达嘉峪关。他带人跑了好几个县上,武帝时期的县志早已丧失,去天山派走了一遭,又再回来的路上到县衙内搜集了一些。

天山派成立了两三百年,一向喜爱中原文化,附近动荡时便会到山下来收书,拿回山上给孩童们看。黄虢带回的许多有关武帝和李王后的话本子便是在天山派收集到的,真正的县志很少,只有三五本。

乌断和谷十三也去了李王后的牌坊处,掘地三尺都未找到一丝一毫有关于宝藏的痕迹,两人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宋赟看到一大箱子书便头疼,尤其是听黄虢禀报没有县志,大多是话本子时。赶紧让黄虢抬到内阁去,让内阁所有大人分着看,明日他要提问。

内阁的大人也是一头雾水,闹不清殿下想怎么提问?罗成儒先去拿了两本书,“各位大人,殿下自有用意,看两本书也就一晚上的事。”

众人听罗成儒这么一说,也不好推辞,都拿了两本回去,准备通宵看书,即便不能全文默诵出来,也得知晓其七七八八。

仁宗已经到了嘉峪关,冒顿的军队早已进犯了几次,还抓了许多汉民冲锋在前。坐镇嘉峪关的是老荣国公及其儿子,前阵子荣国公府的大夫人与林香儿扯皮在镐京被人看了不少笑话,但只要荣国公不倒,嘉峪关不失守,国公府的荣耀一直都在。

次日一早,宋赟下令休朝一日,早早的便赶到内阁中。他坐在上位置,下面依次坐着内阁的大臣,宋赟也不废话,直接提问道:“县志上有什么奇特之事?”

陈阁老摇头,“老臣拿的两本上记载的都是无关紧要之事,最为重大的莫过于祁连山挖出一颗五百余年的老山参。”陈阁老还未说他看的是武帝与李王后携手挖出来的,老山参挖出那一刻天降异象,天山上空遍布五彩祥云,看得他也不知怎么评判的好?

罗成儒接着道:“老臣拿的两本倒是未记载其他之事,除地方上的杂事,便是民间出现一种奇怪的车子,像牛又像马,能自动行走,能拉千斤重物。”

宋南章道:“老臣看的两本书中也未记载其他事。”只有武帝和李王后相亲相爱的日常,看得溺牙。

户部尚书道:“老臣看了一本,上书一个商人为博西域美人一笑,从天山上砍了许多木材往中原运,要用天山的木头造一所宫殿,金屋藏娇。”

······

各位老臣经过一晚上的荼毒,也闹不明白殿下让他们看这种语句都不甚通畅的话本子做什么?武帝一会是生了三个脑袋的神人,一会是天上真龙下凡,一会是玉帝之子降临······李王后的身份也多变,一会是凤凰降临,一会是狐狸精投胎,编得匪夷所思。

北周不禁言论,导致这些话本子也越写越离谱,稍有异常便往神神鬼鬼方面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