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视小说>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 > 第317章(第3页)

第317章(第3页)

他怕大家误会,又补充了一句:“这六万两银子看着不少,但永王、定王的开销、六宫的内眷、还有跟着咱们南迁的锦衣卫、厂卫的饷银都得从这里头出。”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与苦涩,仿佛已经预感到了接下来的争吵。

“行了行了,别啰嗦了,快说说你们各要多少吧?”朱慈烺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急切与焦虑,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结束这场争吵。

魏国公徐弘基先开了口:“巩固城防得要二十五万两。”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与不容置疑。

史可法也跟着说:“我这边也得要十万两。”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沉稳与从容,仿佛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马士英算了算账:“你们俩加起来三十五万两了,我这边还得十五万两呢。那还剩十万两怎么办?”他疑惑地看着高弘图,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与质疑。

高弘图不慌不忙地说:“这个月的饷银是了,可下个月、下下个月呢?咱们得留一半备用啊,不然万一出了乱子怎么办?”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冷静与理智,仿佛已经为未来的困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你怎么不早说!”马士英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怒与不满,仿佛已经对高弘图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你也没问啊!”高弘图也不甘示弱。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倔强与坚持,仿佛已经做好了与马士英抗争到底的准备。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一开始还就事论事呢,后来马士英就开始人身攻击了。“高弘图你搞清楚没有?这大明朝姓朱不姓高!现在是太子殿下监国呢,钱怎么花得由殿下说了算!你一个户部尚书算老几啊!”马士英这话明摆着是在给朱慈烺戴高帽呢,同时也把问题引到了朱慈烺身上。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挑衅与不满,仿佛已经做好了与朱慈烺抗争的准备。

高弘图可不吃这一套:“不管是谁监国还是陛下亲临,我们户部的原则都是一样的。”他据理力争地回击道。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与不容置疑,仿佛已经为户部的原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眼看场面就要失控了,史可法赶紧站出来打圆场:“二位都消消气吧!别吵了!这钱怎么花还是得由殿下定夺才行!”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焦虑,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结束这场争吵。他深知再这样下去,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在那个风雨欲来的黄昏,史可法如同一位温文尔雅的和事佬,站在马士英与高弘图之间,用他的沉稳与智慧,巧妙地调和着两人之间那几乎要撕破天际的争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是在告诉这两位争吵不休的大臣:国家危难之际,岂能因私废公?终于,在马士英愤怒的喘息与高弘图不甘的沉默中,那场激烈的争执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了一片暂时的宁静。

倪元璐站在一旁,目光紧紧锁定在高弘图身上。只见这位户部尚书脸红脖子粗,显然是气得不轻。元璐心中暗自嘀咕,这已经是第三次有人上门索要钱财了,为何偏偏是高弘图与马士英之间的冲突最为激烈?此事着实令人费解。高弘图虽手握财政大权,但一旦离开南京城,他的影响力便远不如一个知府。然而,在守财与治家方面,高弘图对太子朱慈烺的命令却是言听计从,忠心耿耿,即便没有显赫的功绩,也有一份苦劳在内。只是,望着高弘图那已显老态的面容,元璐不禁感叹,万历十一年出生的人,如今已年过六旬,能否等到太子登基那一天,还真是个未知数。

突然间,一个念头在元璐脑海中闪过,高弘图乃是复社的元老级人物!复社,这个由江南士大夫组成的政治与文学团体,外界常称其为“小东林”。但与东林党不同,东林党人多爱空谈,复社则更注重实干,只不过他们所做的“实事”,并非为了国家百姓,而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操纵结果。就拿林小风十六年那次科举来说,复社直接包揽了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皆出自其门下。因此,复社的势力遍布天下,其党羽之多,有名有姓者便过三千人。而张溥,更是几乎成了大明地下的吏部尚书。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林小风三年,周延儒因言失当被剥夺内阁辅之职,只得回家赋闲。然而,他心中仍念念不忘官复原职,于是求助于张溥。在复社的鼎力相助下,到了林小风十四年,周延儒竟再次登上了辅的宝座。而成庆华、李邦华等人,也与复社关系密切,如同铁打的盟友。

然而,马士英却偏偏要推荐阮大铖,这位阉党余孽,与复社之人势如水火。再加上阮大铖名声恶臭,复社的元老高弘图自然无法容忍,与马士英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元璐自己已年近半百,想到这些朝堂上的纷争,便觉得头疼欲裂,心中烦躁不已。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官职,转而投身于教育事业。没想到,即便辞官归隐,也依旧无法逃离这些繁琐的世事。

元璐叹了口气,决定还是静观其变。而太子朱慈烺,对此事一无所知,还以为马士英与高弘图是在闹私仇,便劝解道:“两位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应以国事为重,个人的恩怨暂且放下吧。”马士英与高弘图一听这话,吓得连忙认错,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随后,朱慈烺与徐弘基、史可法、马士英等人商议,决定拨出十万两银子给徐弘基,用于加强城防,同时减少京营的募兵数量和费用。马士英则按照原计划募兵,资金不足时便向南京京营索取。高弘图虽然心中不满,但也只能无奈照办。

事情处理完毕后,朱慈烺将刘文炳和元璐召来,向他们展示了马士英送来的两本书——《蝗蝻录》和《蝇蚋录》。两人翻阅之后,便将其还给了朱慈烺。朱慈烺询问他们对这两本书的看法,元璐苦笑着回答:“这两本书啊,将东林党人比作蝗虫,复社比作蝻虫,而那些附和他们的人则是苍蝇蚊子。其目的就是要将东林和复社的人一网打尽。书中还指责东林党人短视无能、党同伐异,这话嘛,一半对一半不对。”朱慈烺听后一愣,让元璐详细说说。

元璐叹了口气,缓缓道来:“殿下啊,东林党人最初的理想是希望政事归六部管理、公论由言官表、天下太平。他们还主张减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然而,由于朝廷财政困难,这些理想都成了空谈。因此,东林党内部也出现了分裂,有的人光说不练、误国误民,有的人则埋头苦干。将他们混为一谈,确实是不公平的。”

朱慈烺又问元璐:“先生您深受父皇信任,为何不退出东林呢?”元璐笑了笑,回答道:“其他党派可以同流合污,但东林却喜欢志同道合的人。挂着东林的名号,有同党相助,何乐而不为呢?”

接着,朱慈烺又询问马士英关于收复河南的计划,元璐笑着摇头,心中明白太子肯定是全力支持马士英的。朱慈烺无奈,又转向刘文炳征求意见,炳也是建议静观其变。朱慈烺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会议也不开了,直接宣布散会。

而在南京城的一座府邸里,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三人正围坐一堂。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钱谦益站起身来,坚定地说道:“这事儿我看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胜利。而马士英与阮大铖则相视一笑,他们的心中也充满了期待与野心。一场新的风暴,似乎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钱大人,您这话可当真?要是真的,我阮大铖必定重重答谢您!”阮大铖一听钱谦益这么说,猛地站了起来,瘦削的脸庞因激动而泛红,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阮大铖啊,原本是东林党中的佼佼者,风度翩翩,才情出众,却因一时之念,跟了魏忠贤那阉党,从此人生轨迹大变。东林党与阉党势如水火,阮大铖这一倒戈,东林党的人对他恨之入骨。魏忠贤倒台后,阮大铖成了过街老鼠,人人避之不及,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到老家。路上他还屡次试图与东林党修好关系,却每次都吃了闭门羹,那份落寞与无奈,尽在不言中。

没想到,钱谦益竟如此给面子,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钱谦益先看了看马士英,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里满是狡黠,又瞧瞧阮大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要不是瑶草(士英的字)开口,我才懒得管这档子事呢!”阮大铖一听,赶紧弯下腰,连声道谢,心中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马士英一看时机到了,也站起来提议:“钱大人,今晚不如就留宿此地,咱们一起去秦淮河边,喝喝酒,赏赏景,如何?”阮大铖一听,眼睛都亮了,满心期待地看着钱谦益,那神情就像是一个渴望得到糖果的孩子。

秦淮河畔,夜色朦胧,灯火阑珊,是青楼最热闹的地方。那时的文人墨客、富商巨贾,都把这当成风流韵事,钱谦益自然也不例外。他想了想,转头对马士英说:“我倒无所谓,但瑶草你恐怕不太方便吧?”原来,明朝宣宗那会儿,为了整顿官风,废了官妓制度,官员们不能带妓女出去玩了。不过民间没这规矩,官员们就想着法子娶小妾来避风头。

马士英身为凤阳总督,朝廷的大红人,要是被拍到去青楼,那麻烦可就大了,还会连累太子朱慈烺的名声。但马士英一脸轻松地说:“放心,我有办法。倒是钱大人您,身子骨还硬朗吗?”说着,他上下打量了钱谦益一番,眼神中带着几分关切。

钱谦益此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精神矍铄,他笑着回答:“我前阵子柳如是刚给我生了个孙女,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说完,他得意地笑了笑,马士英和阮大铖一听,都跟着恭喜起来。

三人聊得热火朝天,一眨眼就到了晚上。他们一起坐车直奔秦淮河畔,路上,钱谦益好奇地问马士英:“瑶草啊,你老实告诉我,为啥愿意帮集之(阮大铖的字)跟东林党重修旧好?”马士英心里明白,想了想,就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

原来,周延儒是阮大铖的老师,他复出的时候得到了阮大铖的资助,还誓要回归东林党。可东林党不买账,周延儒没辙了,就让阮大铖推荐个人代替自己入朝。阮大铖推荐的就是马士英。马士英感念这份恩情,决定要还这个人情。他说得诚恳,钱谦益听后连连点头,这才明白马士英为啥愿意冒这个险。

马士英感激地说:“钱大人的大恩大德,我该怎么报答呢?”钱谦益摆摆手,笑着说:“小事一桩,不足挂齿。咱们君子之交淡如水嘛,何必提什么报答。”阮大铖急了:“钱大人别谦虚了,我们是真的想帮您,您就成全我们吧!”他说得急切,仿佛生怕钱谦益拒绝。

钱谦益稍微推辞了一下,就转入正题:“瑶草啊,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忙。”马士英和阮大铖一听,立刻坐直了身子,神情严肃起来。钱谦益说:“我想再出来做官!”两人一听这话,都皱起了眉头,显然没想到钱谦益会有这样的打算。

钱谦益的仕途那叫一个坎坷啊!天启元年因为科场案被牵连,天启四年好不容易复出又被排挤下台。崇祯元年再次出山,又因为旧事被翻出来,挨了板子还被撤职,连官籍都给削了。现在还想复出?难啊!

马士英先开口了:“钱大人您年事已高,何必再趟这浑水呢?”他说得诚恳,显然不希望钱谦益再涉官场风波。钱谦益叹了口气:“我这辈子啊,就两个爱好,一是女人二是当官。现在太子在南京监国,正是我复出的好机会。”他说得坚决,仿佛已经下定决心。

马士英和阮大铖都觉得这事难办,但看着钱谦益坚定的神情,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钱谦益又说:“我也不求一定要入朝为官,就算当个太子的幕僚也行。你们也知道仁宗一脉的皇帝都短命,我相信我能熬过这一朝!”他说得自信满满,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复出的那一天。

两人听了这话,都沉默了,心里琢磨着怎么帮他引荐。马车在秦淮河畔缓缓行驶,最终停在了醉仙楼前。这醉仙楼可是秦淮河畔有名的青楼,来的客人分三六九等:文人雅士、俗不可耐的暴户和专程来寻欢作乐的。钱谦益他们自然属于第一类。

三人包下了醉仙楼的一层,开始推杯换盏。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渐渐热烈起来。马士英突然站了起来,钱谦益的眼睛也跟着一亮,急忙问:“想到办法了?”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和期待,显然很想知道马士英的办法是否可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