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以前,国内所有的大学都是自主招生的,学校自己出题,自行组织入学考试,生源的录取也是由学校决定,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民国大牛某一科目零分还能入名校的情况。
而到了1933年以后,学校虽然是自主招生,但是公立大学的招考名额则由民国教育部统一规定。
各个学校的入学考试时间也不同,比如南京的中央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七月的中旬,北京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在七月末,广州大学入学考试时间是在八月上旬。而南开大学入学考试时间则是在七月下旬。
这种入学规则之下,一个学生可以去报考多所大学,考完清华去考北大,哪个学校能录取上哪个。这有点像未来特长生的高考,考生会去赶场似得参加多所高效的特长生考试,优秀的学生也能够达到多所高校的录取标准。
南开大学作为私立学校,学费比起公立学校要昂贵许多的,在当时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都是有钱人,所以南开大学的学生数量一直不多。
南开大学也不能光靠张伯苓这个“化缘和尚”到处募资来维持,招生收学费还是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正值六月份,是中学的毕业季,也是南开大学宣传的最佳时机。
为了能够多招一些学生,张伯苓带着陈强来到了北平,去拜访北平比较知名的几所中学。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是陈强的第一站。
清朝的时候,这里曾经是专门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八旗官学,1894年的时候改名为经正书院,19o2年又改名为宗室觉罗八旗中等学堂,民国成立后改为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招生也全面放开,开设国文、英文、数学、史地、理化等科目,从此以后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成为了一所普通中学。
说是普通中学,但实际上平民老百姓也是去不了的,能够在这上学的,虽然不至于每个都是达官贵人家的孩子,但也都是富裕人家的子弟,都是能上得起南开大学的。
北平距离天津并不远,陈强在万国运动会上大胜洋人的消息也早已经传到了北平,陈强在北平也算是小有名气。
京师公立第一中学的操场上,陈强又表演起了百米短跑,而且还邀请了京师公立第一中学几位跑的比较快的同学一起比试。
然后在一片的惊叹声中,陈强甩开其他几人一大截距离,冲过了终点。
“陈强跑的好快啊”
“不愧是亚洲最快啊”
“听说连洋人的世界冠军,都不是陈强的对手”
“好厉害啊,我也想像陈强那样,把洋人给比下去。”
“我决定了,下个月我要去天津,参加南开大学的入学考试。”
不知不觉间,陈强给南开大学吸了一波粉。
晚上的时候,清华大学设宴款待张伯苓。陈强也又一次见到了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教授。
马约翰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个外国人,但他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马教授出生在厦门的鼓浪屿,鼓浪屿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当时有很多洋人居住在鼓浪屿,这些洋人也影响到了岛上的居民,所以马教授便有了这个带着点洋人气息的中国名字。
马约翰教授在清华工作了整整52年,他一生积极倡导体育,可以说是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体育事业。
陈强上一次和马约翰教授见面的时候,还是在远东运动会上,当时的马约翰教授是中国队的总教练,所以陈强是认识马约翰教授的。
时隔一年,马约翰的教授的变化并不大,看起来好像还胖了一些。
马约翰教授笑盈盈的望着陈强“陈强,我可是听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刷新了好多次的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真是后生可畏啊。”
“马教授谬赞了”陈强谦虚的说。
“你在华北运动会上打破米全国纪录的事情,我可早就知道了,听说你前些天还赢了世界冠军埃里克利迪尔。利迪尔是4oo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我跟他也有过数面之缘,你能战胜他,绝对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马教授话音一转,接着说道“我觉得,你现在的水平,绝对可以去参加奥运匹克运动会了,下一届奥运会就在明年,你有没有兴趣”
“如果能去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国内的形势不好,所以参加奥运会这种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陈强开口叹道。
马教授点了点头“说的也是,不过若是能去的话,还是尽量要去的。你们张校长可是天天盼着咱们中国人出现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下一届的奥运会是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我年轻的时候也去美国留过学,认识一些美国体育界的人,若是你真的打算去参加奥运会的话,可以先给我打声招呼,我也能帮你在美国那边安排一二。”
马约翰教授曾经两次赴美国春田学院进修。春田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体育专科学校,所以马约翰教授认识很多美国的体育从业者。
进入到七月,南开大学也放了暑假,学生们都回家了,陈强则留在了学校里继续训练,反正他本来就是一个无家可归之人,也没有别的去处。
但是天公却有些不作美,七月中旬开始,天津连日暴雨,将南开大学的体育场变成了鱼塘。
这煤灰跑道一旦遇到雨天,便十分的泥泞,根本就没法进行训练,陈强也只好暂停了日常的训练,等待天晴。
天津只是遭遇了暴雨,南方的局势则更加糟糕,江淮地区遭遇到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水灾,像是长江沿岸的南京、长沙、武汉等城市全都被淹了,其中以武汉最为严重,整个城市都被泡在水里,市民甚至靠着小竹筏出行。
这次暴雨是全国性的,不仅仅是江淮地区,南方的广州、广西,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北方黄河流域的省份,也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像是山东多地,降水都突破了历史记录。
进入到八月份,天津街头上出现了很多来自于河北、山东等地的灾民,
天津各界也自的组织起了赈灾募捐的活动,只不过与严重的水灾相比,天津的这点捐款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这种大规模的救灾,民间的力量能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有时候还会帮倒忙,所以救灾还是得靠政府。只不过南京国民政府自从成立以后,历来都是将军事放在第一位的,至于民生工程,能不要的就不要。
当时南京方面的军费开支占到了财政总支出的5o,债务开支也过了3o,余下的2o,还要负担政府的各项开支,能够用于国计民生的寥寥无几。
1931年收回关税,每年大概可以增加四亿元的财政收入,这等于是平白多出来的钱,但是当水灾来临的时候,南京依旧是掏不出钱来,要靠行赈灾债券来赈灾。
钱当然都被用在打仗上了,7月23日,江淮地区已经变成了一片泽国,而南京的那位大boss却跑到了江西督战,还了一份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的通电,正式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至于江淮地区的几千万灾民,在他眼中压根就不重要。
关键是钱花出去了,话也说出去了,牛吹完了,逼装起来了,最后仗还没打赢,太尴尬了
1931年的七月、八月和九月初,赈灾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事情。九月的时候,虽然大水已经逐渐退去,但是接下来的灾民救济、恢复生产,都是大问题,而且马上就要入冬了,几千万的灾民没有食物、没有冬衣、没有住处,如果不尽快解决的话,这个冬天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水灾让南京政府雪上加霜,中国东边隔海相望的邻居,终于把魔爪伸向了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