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昭既然得知了叶父叶母的下落,自然是去心似箭,急着想要跟父母见面。
墨仙仙却在这个时候跟他分道扬镳,说是自己心有所感,想要去唐国的北边看一看。
叶昭自从踏上修行之路,就明白修行者其实是跟凡人间的牵扯越少越好。因此虽然有点莫名遗憾,就同墨仙仙道了别。
一个往南,一个往北,相反而行。
南都城内,一座五进大宅院内,张灯结彩,红毯铺地,宾客云集,齐来为叶员外祝寿。
叶员外虽不是本地人,和老伴孟太太是年过五十才来到的南都城,却智谋过人,能耐十足,不到五年,就白手起家,创下了那般大的家业。
而孟太太也极为能干,将家内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说,还心地仁慈,牵头资助着南都城的济慈院和育幼院,将原本快要维系不下去的两个地方,经管得极好,孤寡老人和孤儿们都能吃饱穿暖,平安渡日,账目什么的也都清清白白,一目了然。
因此南都城内有余力做善事的,也都乐意出钱出力,为慈善事业添柴加火。孟太太也隐隐成了南都城内的富商太太之,凡是孟太太举办的宴会,大伙都抢着来捧场,参加不上的都觉得自家档次不够,还要想方设法
而叶员外和孟太太年过五十,身边却没有一儿半女。
据与叶家相熟的人说,叶家原本是有一个独生儿子的,只是在北边战乱时失散了,因此二人来到南都城重振家业,安生渡日。
不是没有好事的劝叶员外纳个小妾或者通房,没准还能老树开花,再生几个娃娃,好延续叶家的香火。
不过叶员外都直接拒了。
当然了,也有爱管闲事的,反过来去劝孟太太,说这叶家的家业也不少,叶员外又是这样的能耐人,又不是没有财力,何必真叫叶家没了后继人
现如今是叶员外还身板硬朗,所以叶家还能支持,若是再过个一二十年,万一老两口谁有个意外,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其实在叶父叶母看来,这些人的说法虽然荒唐,但在这个时代里,倒的确是合理的。
在现代,无儿无女的老人只要有钱,还能花钱买到照顾的服务,就算那没钱的,也还有社会优抚来兜底。
可在这个时代,没钱没势的孤寡老人只能默默等死。
而有钱的孤寡老人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肥肉。
叶父叶母又何尝不知,于是他们就收养了三个孤女。
他们对外的解释是,他们坚信亲生儿子还会找到,一家人还能团圆。所以就算收养也只是收养了三个女儿,他们的儿子始终只有一个。
与他们相熟的人还能说什么,只能长叹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但让大伙没想到的是这两口子收养的三个女儿,来的时候都是面黄肌瘦小黄毛,等被孟太太教养了几年,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唇红齿白了。
这还光是长相上的变化,这三个女儿,跟着孟太太识字算术,打起算盘来那是一把好手,尤其是那个最小的女儿,叶三娘,连算盘都不用,心算的度比起积年的老账房来都快
这样品貌俱佳的姑娘,肯定是百家来求啊
叶家大女儿叶大娘,五年前嫁到了季家,叶员外夫妻给陪送了三十六抬嫁妆,一间铺子。
叶大娘嫁过去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不光是生子有功,打理着自己的嫁妆铺子,出息是所有妯娌的嫁妆收入加一起都比不上的。
叶大娘嫁得好,叶二娘行情更高,直接嫁给了刘府丞家的三公子。如今三年过去,膝下也有了一儿一女,管家理事那是一把好手,极受夫家看重。
现如今叶府里还没嫁的,就剩下个十六岁的三娘了,要不是孟太太放出话来,说自己家的女孩儿,要留到十八才成亲,来提亲的早就把叶府门槛踏破了。
不过也传出消息,叶府的那位大儿子一直都没有下落,叶员外年过六十,肯定要为自家的后事做准备,兴许就要让三娘招赘呢
众人想想也是这个理儿,大娘二娘收为养女的时候已经八岁和六岁,且大娘的亲生父母还在,二娘也有个亲舅舅,再说断亲什么的,总也还有些个勾连,只有三娘是不到三岁的时候,被人贩子给卖到这里的,说这女娃是北边相城人,全家都在北蛮犯境的时候被害了,只有一个小女娃娃被大人护在身下,等到敌兵走了以后才哇哇大哭。
几经周折被卖到了南都城,人贩子将她的来历说得清楚,说是叶家是善人,将这孩子卖进来也是积阴德。
那人贩子倒也没说错,叶三娘从小在叶府长大,受到的教导最多,据说也是最聪明能干的。
因此叶员外夫妇让她招赘守灶倒也入情入理。
今日叶员外过寿,半城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来了代表,而已经出嫁的两个养女也带着夫婿娇儿前来祝寿。
热闹过后,宾客散尽,送走了最后一拨客人,叶府正院的小花厅里,却点起了烛火,原本和乐欢快的气氛似乎有些变味。
叶父坐在主位上,脸色微沉地看着堂下站着的二女儿和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