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戟,早饭好了。”
林宝初一大早就去杀猪铺割了半斤猪肉回来。
把猪肉剁成肉末,用手挤成小丸子,和择好的南瓜花、瓜苗一起滚汤吃。
昨晚回来太晚了,街上所有铺子都关门了,他们就没吃。
今早起来饿得不行,早饭就煮了一大锅。
翠绿的瓜苗和金黄的南瓜花,搭配新鲜的手工猪肉丸,汤清味鲜。
“好清甜的汤!”林宝初满足不已。
文火慢炖的老汤有属于它浓郁的味道,简单清冽的蔬菜猪肉汤也有它专属的清甜。
两者都很好。
沈戟吃相十分端正,汤一口一口喝,尽管如此,他眼里的喜欢也骗不了人。
“嗯,很好喝,瓜苗也好吃。”
“你试试泡饭吃,多吃点,今天不是要挖塘吗?”
算着时间,薛兴桑那边的蚕也有五龄了,下次结茧抽丝就十天之后的事儿。
他们得抓紧时间了。
“阿宝今日要去哪里吗?”沈戟把碗伸过去,接她给他舀的汤。
上次她天黑未归,叫他好生着急。
所以现在,他都习惯性问她有什么计划。
“一会儿吃完,我要去东巷的方家探病,顺便看看我的东西做好了没。”林宝初说,“下午再把户房收拾一下备用。”
林宝初事无巨细,都告诉他。
她并不觉得这是沈戟在管她或者限制她,她觉得这是一种夫妻间的相处之道。
如果沈戟真想管她,那她早就被关在县衙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好。”
沈戟也很享受这些日常点滴的安稳,“那阿宝今晚想吃什么,要不要我去山里再寻些鸡枞回来?”
林宝初想了想,鸡枞已经过了季节,怕是不好找。
“不用这么麻烦,就抓两条鱼吧。”
沈戟失笑,抓鱼可比捡鸡枞难多了。
“这是啥东西?”
“不知道啊,爷刚才挂的,像是吃的。”
“有没有识字?快给我们读读这上头写了啥?”
今儿是集市日,城里来了许多挑担子做买卖的十二村村民。
他们把早上割的野菜、家里的鸡蛋,还有上山砍的柴、打到的野鸡,都拿来卖。
尽管东西很少,有的人就提了一只瘦小的野鸡,也要到城里来,把鸡卖了换钱。
进城后看到衙门贴的告示,那告示上还挂了东西,都围了过来。
有城里人好心给他们读,“这告示上说,这个东西叫凉薯,是可以吃的东西,能在山里挖到,叫我们想吃的就自己去挖。”
“啥?吃的!”
原本以为是衙门想做生意,所以挂出东西来的人。
一听到这话,又跑了回来。
“这位老爷,这真是吃的?”
“这东西长啥样,去哪儿能挖?”
被问的城里人指了指告示旁的青藤和凉薯,“瞧,爷这不是告诉你们了嘛。”
“这、这东西俺们村里也有啊!”
“原来这种草下面还长了能吃的东西啊,我得快点回去挖来吃。”
眼熟这株青藤的人已经回去了,没见过的人还在紧张辨认中。
“你瞧我们这脑子,咋没想到地底下能挖出来东西呢,就知道啃树皮,糊涂啊!”一个老头拍着自己的脑袋,大骂自己。
骂完后,转身匆匆走了。
大概是回去挖凉薯去了。
林宝初一直在厨房里听着外面的动静,她再次感慨信息差的影响有多大。
有时候并不是古代人蠢笨,而是思想固化,没有延伸着去想。
从而导致他们错过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