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视小说>[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101 章(第1页)

第 101 章(第1页)

*

苏洵慢吞吞的吃东西,顺便听俩人在旁边讨论朝廷攻打西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其实朝堂上吵的也是这些,京城街头巷尾议论的也是这些,打仗得有好处才能打,不然就是吃力不讨好,好处越少阻拦的人越多,仗也就越打不起来。

也的确是这样,自古中原都是最富庶的地方,从来只听过蛮夷寇边劫掠,没见过汉家王朝反过来打蛮夷抢东西。

汉家王朝拓土开疆多是为了保中原太平,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往外打,中原内部都不稳当,只怕打下来也守不住。

打仗拼的不只是武力,还有军需粮草。

而且西夏和大宋中间隔着高山沙漠,越往西北走土地越贫瘠,军队没法在当地获得军需,只能等朝廷运粮草过去。

可沙漠里轻车来往尚且艰难,运粮的队伍只能更难走。

北魏大臣刁雍曾为薄古律镇镇将,薄古律镇是西汉时灵州设立的北方六镇之一,灵州就是如今西夏的西平府,被李继迁打下来之后就改名了。

刁雍有言: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沙深,轻车来往,犹以为难,役车载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1

所以收复西夏只军队能打还不够,还得克服万难把粮草运到前线将士们手里。

老苏慢悠悠吃了一会儿,看他们家傻儿子坚持“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心道到底还是小孩儿,太天真。

苏景殊坚持他的想法没有错,反正他怎么想都影响不到局势,还不准他做白日梦了咋滴?

他年纪小他先做梦,身在大宋也挡不住他有一颗扩张地盘的雄心。

凡是看得见的地盘就应打尽打,只有没用的官没有没用的地盘,能不能治理得好暂且放一边儿,先把地盘打下来再说。

就打就打,嘴长在他身上,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白五爷觉得他们景哥儿的话很有道理,打不打仗朝廷说了算,他们就是私底下说着玩,就打就打,朝廷管天管地还管他们做白日梦啊?

苏洵吃饱喝足放下碗筷,让人将桌上的残羹剩饭收拾下去,然后走过去给两个小傻瓜算账。

白五爷去过西夏,知道大宋到西夏的路有多难走。

只是翻山越岭也还好,大宋境内也有很多山,山路挡不住朝廷的运粮队伍,可是翻过山后的那片沙漠怎么办?

官道狭窄,商队行人通过还行,运粮的队伍过去很容易就堵塞道路。

运粮的牛马牲畜需要草料,草料也得运粮的队伍自身携带,因此运粮的时候不能大量使用牲畜,不然草料供应不上,所以要往西夏运粮主要得靠人力。

按照一个役夫挑运六斗粮食来算,六斗粮食可以供一个成年兵丁吃一个月左右,但是别忘了,役夫本人还要吃粮,所以这个天数就得砍半。

白玉堂听的心里发虚,“一个役夫供应一个士兵也才能供应半个月的粮食,半个月够干

什么?”

“这还是在后方有源源不断的役夫和粮草能供应的情况,要是后方的粮草供应不上,将士们深入西夏境内还回得来吗?”苏洵继续说道,“所以前线还得留够撤退的粮草,如此一来后方的压力就会更大。”

小小苏听的瑟瑟发抖,“然后呢?”

接下来要做数学题了是吗?

已知:役夫携带军粮6斗,一役夫一兵日耗0。4斗,兵丁日行三十里。

问:士兵最多能向前推进多少里?

是这样吗?

苏洵:……

这小子将来不去管军需补给简直对不起他这灵活的脑袋瓜。

白玉堂听的两眼蚊香圈,甩甩脑袋将那些听不懂的算术题甩出去,顺便把问题也甩出去,“明允兄,朝廷应该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吧?”

他们现在运送军粮的确有点麻烦,但是以前汉唐打仗跑的比现在远多了,人家当时怎么运的粮食?

苏景殊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以战养战,打到哪儿抢到哪儿,打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粮仓。”

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没毛病。

“打别的地方可以这么干,打西夏不行。”苏洵摇摇头,回道,“除非大宋的军队能直接打到兴庆府,不然深入多少里都是白搭,西夏境内贫瘠荒芜,大军根本没有东西可抢。”

白玉堂可以作证,“的确是这样,西夏境内的百姓自己都活不下去,大军想抢也没得抢。”

“所以解决办法有两个,要么增加役夫的数量,大量征调役夫保证军需,要么在西夏境内设置粮仓,先把粮草运往西夏境内,然后再想办法送到最前线。”苏洵比划了个“二”,然后问他聪明的小儿子,“景哥儿觉得这两个法子哪个好用?”

苏景殊苦着脸,“爹,您应该问这两个法子哪个能用。”

大量征调役夫?还嫌民间的造反起义不够多啊?

先把粮草运往西夏境内?在后方和前线之间增加补给点分段运输,这主意的确可行,问题是运过去的粮草还是他们的吗?

将士越多后勤压力越大,可兵丁太少仗又没法打,打个仗怎么那么难?

小小苏蔫儿了吧唧,刚才的雄心壮志一点儿不剩,满脑子都是怎么运粮草。

昔有诸葛丞相造木牛流马,今有苏家小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